李芳遠明知此行非常危險,還是答應出使明國,盡力說服明國接受朝鮮的請求。而康氏始終擔心李芳遠會憑藉閔氏家族的力量對付自己,特意要女婿去監試閔家。此時,世子嬪柳氏傳出和內官偷情的醜聞,讓康氏非常生氣,趕走了柳氏。
李成桂自知政權不穩,於是命手下去殺掉王氏家族成員,並改遷都到漢陽,逼百姓斷了讓高麗復興,王氏繼續當王的念頭。趙英茂和趙英珪執行完除掉王氏家族任務後,趙英珪眼見連年幼的孩子都遭滅口,想起當年殺掉鄭夢周的往事,再也不想繼續擔任官職,有意辭官。
李芳遠明知此行非常危險,還是答應出使明國,盡力說服明國接受朝鮮的請求。而康氏始終擔心李芳遠會憑藉閔氏家族的力量對付自己,特意要女婿去監試閔家。此時,世子嬪柳氏傳出和內官偷情的醜聞,讓康氏非常生氣,趕走了柳氏。
李成桂自知政權不穩,於是命手下去殺掉王氏家族成員,並改遷都到漢陽,逼百姓斷了讓高麗復興,王氏繼續當王的念頭。趙英茂和趙英珪執行完除掉王氏家族任務後,趙英珪眼見連年幼的孩子都遭滅口,想起當年殺掉鄭夢周的往事,再也不想繼續擔任官職,有意辭官。
康氏親自登門假意關心李芳遠夫妻,讓李芳遠深感不悅。閔氏替李芳遠求饒,還親送康氏離開,之後才勸李芳遠別輕易被康氏看穿。李成桂感念李之蘭開國之功,封給他很多土地,李和尚卻覺得父親拿得未免太多,頗有微詞。李和尚很擔心李芳遠的情況,想去關心李芳遠。
李成桂自知對李芳遠等人太過分,又拉不下臉來向兒子們低頭,於是找了李芳果過來見面。李成桂決定給李芳果節度使之位,還特地要他傳話給李芳遠,說會另給他精兵家別抄五百戶。
原本對李芳碩當世子持反對意見的鄭道傳,在康氏以李芳遠等人早已成年,恐難以掌控,還不如李芳碩年幼聽話等理由,決心支持李芳碩為世子。李芳遠聽說李芳碩當上世子,趕緊去找哥哥們商量,但哥哥們全都失去了鬥志,要李芳遠也放棄。
李芳遠的岳父閔霽為了此事,跑去找曾看出李芳遠面相不凡的河崙商討,希望能找出翻盤的方法。對方一聽閔霽來意,就猜到事情會演變至此,是康氏一手策畫導致,因此無法阻攔。閔霽聽了失望離去,河崙卻早猜到他會再回來找自己。
李成桂聽了康氏的話後,有意坐上王位。而他的結義兄弟李之蘭和兒子李和尚提及李芳遠的事情時,認為李芳遠的強硬作為惹毛了李成桂,不忘告誡李和尚別學李芳遠一樣,違逆父親的決定。
鄭道傳率領眾臣逼高麗王大妃罷黜最後一任高麗王,王大妃逼不得已照辦,流放了高麗王和世子,將國家玉璽交給李成桂,李芳遠等人為此感到開心。殊不知當上王的李成桂,渾然忘了李芳遠等人的功勞,只記得康氏留在自己身邊,鼓勵他當王的功勞。
李芳遠召集了李成桂的軍隊,將此事告訴大家,其中趙英珪和趙英茂答應幫李芳遠除掉鄭夢周。此時,鄭夢周跑去關心李成桂的傷勢,李成桂明知鄭夢周會對自己不利,仍要他盡量去做忠臣,真不行再投靠自己。鄭夢周明知李成桂會是個好王,仍舊選擇繼續當高麗忠臣。
李芳遠等人隨即當街打死了鄭夢周,讓鄭夢周命喪大街後,命軍隊包圍屍體,不准人替鄭夢周收屍,讓反對李家的勢力不敢輕舉妄動。王聽見鄭夢周已死,果然嚇得不敢再刑求和李成桂交好的官員們,讓官員們保住性命。
李芳遠有意趁鄭夢周睡著除掉對方,但卻怎麼也下不了手,最後只好懇求鄭夢周別再阻礙他們李家的路。只是鄭夢周明知李芳遠想法,仍舊不願答應李芳遠請求,一回到開京,就要王逼李成桂去接回世子,示意要李成桂當一輩子的高麗忠臣,打消篡位念頭。
閔氏的母親看出康氏的野心,要閔氏務必小心康氏。閔氏請心腹李和尚送東西去給守墳的李芳遠,李和尚藉口擔心李芳遠無聊,硬是待著不肯走。而去迎接世子的李成桂等人,聽見世子一番狂妄話語,不免生氣。李成桂勸大家務必忍耐,別對世子無禮。
李芳遠見鄭道傳為了鄭夢周的事情煩惱,出言安慰對方,表示會陪鄭道傳一同對付鄭夢周。但鄭道傳知道李成桂不捨和鄭夢周的多年情誼,不管鄭夢周做了再過分的事情,李成桂都不會怪罪鄭夢周而感到憂心,認為鄭夢周將是他們成就大業的最大阻礙。
李芳遠的妻子閔氏藉口探望婆婆,和李成桂的庶妻康氏商量,想一起幫李成桂建國。李成桂隨口問李芳遠行蹤,知道他跟著鄭道傳去找鄭夢周,也不以為意。鄭夢周因大水圍困,沒能及時趕到李穡等人身邊,生怕李穡等人因此喪命,但幸好最後全都平安無事。等李芳遠和鄭道傳趕到,發現所有的人犯全被鄭夢周釋放,差點沒氣壞。
李芳遠和大哥李芳雨一同去向父親下跪,求父親回心轉意,但李成桂氣兩人因為權力而打架,說什麼都不願答應兩人請求,仍舊堅持離去。李芳遠見狀非常難過,自責害父親傷心,李芳雨出言安慰了李芳遠。
王聽說李成桂離開,顯得非常開心,以為再也沒人會威脅自己地位。身為大妃的安氏卻告訴他,李成桂一定會回來,且回來之後,會用更激烈的手段逼王退位。果然李成桂還沒走回故鄉,就被結義兄弟李之蘭勸回,認為沒人會歡迎他回故鄉,要他回開京當王,好拯救百姓。
李家人對恭讓王的強硬態度感到不悅,追隨李成桂的臣子們也拚命提出李穡和邊安烈不適任的種種理由,要求恭讓王撤除李穡和邊安烈職務,恭讓王都無動於衷,根本沒把大家的要求放在眼裡。
直到某天晚上,李芳遠在二哥李芳果的協助下,找了一堆士兵在宮門外嘶吼,嚇得生怕沒命的恭讓王答應了李芳遠幾個的條件。但此時的李芳雨仍力勸李成桂當個忠臣,千萬別對高麗王室不利。
郭忠輔將有刺客混入李家的消息告訴李芳遠,李芳遠立刻趕回家了解情況,並即時在刺客對父親下手前阻止對方,被對方刺中胸口,昏迷不醒。刺客隨即遭李芳遠的哥哥們追殺,眼見逃脫不了,自盡身亡。
李成桂眼見李芳遠傷勢嚴重,昏迷不醒,也深感憂心,在他床邊寸步不離。李芳遠清醒後,第一件事情就是說要幫父親打贏高麗王室,以免家族受害。而李成桂的第二位夫人康氏也勸他接受李芳遠的好意,讓李芳遠陪他處理政務。但其他哥哥們對李芳遠能代表眾兄弟和父親一同參加重要會議一事,頗有意見。
康氏眼見李芳遠有危險,出手幫了李芳遠,兩人合力解決官兵。康氏向李芳遠提議,別忙著逃命,應該帶大家去幫李成桂的忙。於是李芳遠便帶著兩位母親和幼弟趕回開京。
崔瑩和李成桂雙方廝殺的結果,是崔瑩戰敗被俘。李成桂打了勝仗後,見李芳雨和李芳果沒事,又見李芳遠帶兩位夫人和年幼的兒子們前來相聚,自然是非常高興,一家人開心團聚。席間,李芳遠開口要父親也帶自己打仗,父親不肯,哥哥們私下抱怨父親偏愛自幼聰穎的李芳遠。
李芳遠當王多年後,想將王位傳給世子,沒想到大臣們和世子都強力反對,拚命挽留李芳遠。李芳遠自知一生造孽太多,以至於就連自己親生的孩子都不信任自己,要世子務必當個好君王,替他平反。
當年,李成桂和兩個兒子出兵威化島,發現天候惡劣,奏請高麗三十二代王王禑准許他們退兵。王禑早將李成桂的長子芳雨和次子芳果關押起來當人質,認為李芳遠為了孩子性命,沒膽造反,說什麼都不同意李成桂退兵。